配资正规平台1965年却毅然决然申请调回家乡照顾年迈的祖母
提到许世友将军,大家自然会想到他是打硬仗的开国上将。然而,许多人却不知道他的孙女——许道江,竟是火箭军的首位女博士。这个身份,若不是在国防医学成果展上曝光,恐怕很多人至今都未曾察觉她背后的家族背景。
许道江小时候,曾住在新县的一座老屋里,堂屋的墙上总悬挂着一把显眼的铜箍大刀。那把刀曾是许世友将军当年作为敢死队队长时,亲手劈开敌人胸膛的武器,刀鞘上甚至还保留着当年战斗时的弹痕。有一次,许道江忍不住偷偷用手指抚摸刀刃,结果被父亲许光严厉地拍了下手背,教训道:“这不是装饰品,是你爷爷用命换回来的护民刀。”
许光的选择同样令人惊讶。原本他是北海舰队的舰艇长,1965年却毅然决然申请调回家乡照顾年迈的祖母。当时,领导曾拍桌子责问:“放着军官不当,回去当个赤脚医生?”但许光却坚定地回应:“军装能脱,责任脱不得。”于是,他从军营转战到基层武装部,扎根一线,带着一个破旧的药箱,在乡村之间奔波,始终为老百姓提供着医疗帮助。许道江回忆起那个时期,常常在家长会上看到其他家长穿着光鲜亮丽的皮鞋,而她父亲总是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蓝布衫,药箱总是放在讲台边,里面散发着草药的味道。一次,她忍不住抱怨道:“爸,你就不能换身干净衣服?”许光当时正在为同学包扎伤口,头也不抬地回答:“人活着,不是为了穿什么,而是关键时刻能掏出东西救人。”直到她上了大学,这句话才真正让她理解了“掏出东西”的深意。
展开剩余67%上世纪80年代初,许道江在选择专业时,导师曾劝她放弃野战卫勤保障领域,因为这项工作既辛苦又艰难,尤其对女性来说更是挑战。然而,许道江当场顶了回去:“我爷爷当年带着刀队冲进火海都没说苦,为什么我不能试试?”最终,她成为全军首位研究战场救护标准化的女性学员。
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三年中,许道江跟随演习部队几乎跑遍了整个青藏高原。有一次,在海拔4500米的哨所,零下20度的寒夜里,许道江突然接到模拟急救的命令。她跪在冰冷的冻土上拆开医疗箱,手指冻得僵硬得几乎无法动弹。此时,和她同行的老军医看着她,摇头叹息:“这丫头跟她爷爷一模一样,认准了的事,八头牛也拉不回来。”
1998年,在博士答辩那天,许道江特意穿上了一件军绿色的衬衫,口袋里放着父亲曾用过的听诊器。当评委宣布她成为原二炮首位军事学女博士时,她情不自禁地摸了摸胸口的听诊器,忽然想起父亲曾在她入伍时对她说的那句话:“到了部队,别想自己是谁,要想想战场上需要的是什么。”
有一次,许道江在接受采访时,突然眼圈泛红,语气带着些许哽咽:“我们家好像总是在挑最难走的路。可是你要问我后悔吗?我爸临终前还在念叨着山里老百姓没有医保,而我爷爷去世时,枕头下压着的是战地救护笔记。有些事,不是能不能选择的问题,而是生在这个家庭,就必须把别人眼里的‘傻事’做成正事。”
在部队医院,没人叫她许博士,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许医生。有次,刚加入的列兵看到她蹲在地上,和战士们一起拆装医疗模块,好奇地问:“许医生,您看上去皮肤光滑,怎么也干起这么粗活?”许道江抬头笑了笑,脸上沾满了沙尘,回应道:“我爷爷当年在战壕里给伤员吸毒血,我这点算啥。”
其实,很多人并不知道,在她办公室的保险柜里,锁着一本已经发黄的牛皮笔记本,里面是她父亲在下乡时记录的病历:“1978年8月5日,李婶难产,用土方子保住了母子。”旁边有她后来补上的批注:“爸,您记的这些土方子,和我现在做的智能救护系统一样珍贵。”
从大别山的刀光剑影到青藏高原的风雪夜诊,许家三代人走的路各不相同,但那股坚韧和奉献的精神却始终未变。在一次公开演讲中,许道江曾说:“别人问我作为将门之后的感受时,我总是想说:别把‘将军之后’当成光环,要把它当做药箱。我们家背了三代的药箱,还得继续背下去。”
这话听起来简朴,但当她说到“背下去”时,眼中闪烁着的光芒,却与她爷爷当年举刀冲锋的决心、与她父亲提着火把走夜路给老乡看病时的坚毅一样,充满着不屈的力量。有些东西,早已融入她的血脉,成了她永不放弃的信念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圣配资-大圣配资官网-靠谱的证券公司-股票配资平台代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